比特金市场


译文。

比特金( bit gold )的基本思想是,让“比特金矿工”将他们的计算机用以解决计算密集型数学难题,然后在安全的公共注册表发布这些难题的解决方案,并赋予这些可证明稀缺且具有安全时间戳的 bits 以独特所有权主张( title)。与贵金属,收藏品和所有其他曾被用作货币的物品相比,这些带有时间戳的 bits 所有权主张,将更安全,拥有更可证明的稀缺性。在对比特金的描述中,主要是对这项技术的概述,我写了“如何”,因为用以解决计算密集型数学难题以创建比特金的算法和架构,通常将会得到极大改进,从一个周期(几秒到几周,比如一个星期)到下一个周期的 bits(难题解决方案),是不可互换的( the bits from one period (anywhere from seconds to weeks, let's say a week) to the next are not fungible )。但是可互换单位可从不可互换单位创建而来( fungible units can be created from non-fungible ones ):

基于一个简单函数(例如字符串长度的一个简单函数),比特金将不会是可互换( bit gold will not be fungible based on a simple function of, for example, the length of the string )。相反,为了创造可互换单位,交易商将不得不把不同价值的比特金片段,组合成具有相近价值的较大单位。这类似于如今许多大宗商品交易商( commodity dealers )所做的事情(将各种质量的商品汇集成几个标准等级),使大宗商品市场( commodity markets )成为可能。

比特字符串( Bit strings )(难题/解决方案对)被其发布时间安全地加盖时间戳。已被大量生产的更近期解决方案,将被市场打折扣。为了创建可互换单位,交易商将具有不同价值的字符串捆绑到一个标准值池中( dealers will bundle strings of different value into pools of a standard value )(即,将字符串收集到一个池中,如此,池中字符串的市场价值之和,达到标准值)。

这有点拐弯抹角,但是计算机可以很容易地处理这些逻辑。我们暂且不用黄金作比喻,可以把这些比特字符串想象成珍稀数字邮票,每张邮票可能会以不同价格进行交易,但是我们可以将邮票分类到池中,使每个池中的邮票的价格加起来,等于其总价(one can sort stamps into pools so that the prices of stamps in each pool add up to the same total price )。然后,将每个池分成几个部分,以创建你的标准货币面额( divide each pool into tranches to create your standard currency denominations )。

然而,这种珍稀邮票比喻,在其他方面,非常具有误导性。不像邮票,但像黄金,不需要担心比特字符串之间的主观估值有持续变化,相反,对比特金的需求,纯粹是因为它的货币功能,因此,纯粹是基于在给定时间内,过去被解决以及现在被解决的难题供应有多稀有。所以,与实际珍稀邮票相比,集中和分组用在比特金上的效果,将要好得多( pooling and tranching will work far better for bit gold than it does for actual rare postage stamps )。

这一点值得作进一步阐述。似乎有一种普遍的对比特金的反对意见:技术进步所带来的,从一段时期到下一段时期的 bit 之间的价格差别,带来了棘手的主观估值( subjective valuations )问题,使一周与下一周进行的比较,遭受太多不确定性和交易成本,就像许多收藏品所发生的那样。就像,当基础邮票( underlying stamps )的主观估值发生变化,集中和分组珍稀邮票是一件有点冒险的事情,这也理应适用于比特金。

如果我们试图通过集中和分组把大多数收藏品变成一种标准货币,将会出现的问题是,除了需求曲线中与计算机 bits 无关的主观审美成分不确定外,它们的稀缺性也不确定。艺术品可能是伪造的,被认为是丢失或从未存在过的珍稀邮票可能会被发现,诸如此类。换言之,供应曲线可能高度不确定,存在弹性风险。由于不同池的供需曲线,可能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不同变化,池的相对价值将与其初始价值相背离,因此,试图将部分资金( tranches )作为一种货币的标准面额,将创造套利机会( trying to use tranches as standard denominations of a currency would create arbitrage opportunities )。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比特金将完全公开( public ):在任何谜题解决方案发布之前,没有人能获得这些解决方案的安全所有权主张( title)。因此,在一个给定时间段内,难题解决方案的确切数量和种类是众所周知的,并且可以完美定义在以后任何时间,相对于未来几周的供应曲线。

换言之,将会有一个完全客观,可测量,非弹性的供应曲线,可完全从他们公布的那一周( 或那一天,或那一小时,或那一分钟,如果必要)的 bits (难题解决方案)的相对稀缺性推导出来。设定不同的周(或分钟)的不同价格,从而进行套利,这些套利,可在此基础上进行计算机化( Arbitrage to set the different prices of different weeks (or minutes) can be computerized on this basis )。需求曲线,对货币功能(他们可将货币功能运行为一种价值存储和交换媒介)难题解决方案的需求,将基于将比特金的优越性识别为这样一种货币形式,这种货币更安全,其供给曲线弹性远小于如贵金属等传统大宗商品。由于没有审美上的差异,需求曲线在所有周(或分钟)内都将是稀缺性的相同函数(the demand curve will be the same function of scarcity for all weeks ),因此它不会影响具有不同供应曲线的时代之间自动套利简单方案( it won't affect the simple scheme of automated arbitrage between epochs with different supply curves)。随着时间推移,不同池的供需曲线会以相同方式发生变化,池的相对值将不会偏离其初始相对值。使用部分金( tranches )作为一种货币的标准面额,不会创造套利机会( Using tranches as standard denominations for a currency does not create arbitrage opportunities )。

在过去大部分时间里,收藏品被用作价值储存和交换媒介;美学( aesthetics )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我们能够区分稀缺性和审美的作用之前,我们必须问一问,为什么人类会进化出这样的审美价值(aesthetic values )。审美本能,如收集闪亮东西的本能,进化出来,只是因为,在进化环境中,它们近似于一种“收集稀缺东西”的本能,近似于一种“分辨易找物和难找物”的本能,即,一种识别和收集这样一种对象的本能——可最好地执行货币功能的对象,如我在所描述——文章前面的“进化…”一节,及文章后面部分的“收藏品属性”一节。

作为一个近似问题,对货币功能(价值储存或交换媒介,或两者兼而有之)的需求所形成的需求曲线,对此需求曲线的贡献;以及来自审美考虑所形成的需求曲线,对此需求曲线的贡献,两者完全可分开。人们可以因为一件商品的审美价值,而对其有需求,或因其作为货币的价值,而对其有需求,或两者兼而有之,或两者皆无。因此,一张 100 万美元的支票可能设计得非常平庸,但这张支票仍然价值 100 万美元。

今天,黄金的价值几乎完全基于它的货币价值,而不是其仅仅的审美价值。有很多金属像黄金一样闪亮光滑,但人们不需求它们作为价值储存或交换媒介,因为它们很常见。有很多石头看起来和钻石一样好,但“钻石是女孩最好的朋友”,因为它们很难得到,因此价值坚挺。价值与黄金或钻石的独特美学特征联系在一起,因为这些特征传达着稀缺性( Value comes to attach to the unique aesthetic features of gold or diamonds because these features signal scarcity )。贵金属或宝石作为价值储存,交换媒介,甚至作为文化符号的价值,并非来自这些审美特征,而只是由这些特征来传达。是它们安全的稀缺性,不是它们的审美特征,使它们更加安全地用作一种价值储存,从而赋予它们货币价值,以及往往也赋予它们一种相应的情感和文化价值,这远远超过了,它们拥有相同但常见的美学特征,所带来的常见的微不足道的价值。

为尚未生成的比特金定义期货合约,将面临一个问题:解决一个一年之后,或甚至一个月之后的给定难题,可能需要多少成本,将是一个非常不确定的问题。但定义货币的池( the pools that define currencies),将基于已生成的比特金的现货价格,而非期货价格。

原文:http://unenumerated.blogspot.com/2008/04/bit-gold-markets.html
作者:Nick Szabo
编译:Ch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