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yer 1 和 layer 2 协议的价值捕获框架


仅选译。

在本文,我们将在价值捕获语境中,探讨 layer 1 和 layer 2 协议,并为每层提出价值捕获框架。

Layer 1

Layer 1 代币的存在只有一个理由:保护链免受 51% 攻击。

加密爱好者中,最受欢迎的观点之一是,将会有许多链 - 数千甚至数百万条。一些链将运行相同的协议(例如,许多小链都使用 ethermint 协议 ),而其他链将运行独一协议( 如 Solana,Dfinity,Algorand,Ethereum,Bitcoin,Monero 等)。

但是,从长远看,可持续存在的链数是有限的。我们已有证据支持这一假设:有 13 条链已经受到 51% 攻击。而且不只是资产长尾。Ethereum Classic,Bitcoin Gold,Verge 都受到过 51% 攻击。

鉴于此:当用户可以选择将自己的财富储存在一个尚未受到 51% 攻击的链中,为什么用户还要选择将自己的财富储存在一个受到过 51% 攻击的链中?

使比特币成为恰当前景的突破不在于技术,密码学或分布式系统中,而是在博弈论。比特币的突破是 POW 共识算法,在其中,矿工因为维护账本而得到补偿,接收新挖出的比特币,这种激励措施是组织严密的,如此,为了所挖出的比特币的价值,独立矿工行动遵循网络的最佳利益。

我们可以通过衡量进行一次 51% 攻击的成本,来比较区块链的安全性。要进行 51% 攻击,攻击者所需要的花费,超过链的安全预算( security budget,SB)。

SB =总网络价值*通货膨胀率+交易费用

请注意,这为网络安全提供了一个底板,而不是天花板。对于 POW 币,ASIC 市场可能存在供应限制,使得进行 51% 攻击变得更加困难。

我们假设比特币市值为 1000 亿美元。现在,比特币的通胀率每年约为 4%。为简单起见,让我们将交易费用降至 0(实际上,矿工的绝大部分收入来自通货膨胀,而不是交易费用)。因此,对于诚实,受经济激励的矿工而言,每年花费达 40 亿美元(1000亿美元* 4%)来挖比特币,是合理的。因此,我们可以说比特币的 SB 是 40 亿美元/年。

从这个简单的数学计算中,可以清楚看出,安全性主要是网络价值的函数,因为在最大的区块链网络中,不太可能出现高通胀。有存在“ 0%,1% 和 2% 的通货膨胀率“的合理论据,但人们极不可能选择一个全球性,非国家( state-free ),从长远来看,每年通胀大于 5% 的货币。

由于安全性主要是网络价值的函数,因此存在一种自然的网络效应:一条链越有价值,它就越安全。它越安全,下一个边际用户就越容易认为“将其财富存储在该链中”是合理的。

鉴于 proof of work 和 proof of stake 之间的内在差异,我们应该预计在可预见未来存在一些链,他们有独特的共识算法。考虑到这些系统的年轻程度,在这个阶段全力投入一单一共识模型还为时过早。

互操作性链

这自然引出一个问题:Cosmos(ATOM)和 Polkadot(DOT)等互操作链如何?

ATOM 和 DOT ,可将其估值视为 现金流的一个函数( can be valued as a function of cash flows ) 。Cosmos 和 Polkadot 团队都表示他们不希望各自的原生代币在各自生态系统中被用作货币。我们同意,并且不预计 ATOM 和 DOT 成为货币。

鉴于1)互操作性链的原生代币不太可能是货币 2)链的唯一目的是保护自己抵御 51% 攻击,3)一个原生代币可努力成为的最大市场是全球性,无国界( state-free )货币,目前尚不清楚互操作性链是否可以长期生存。

然而,我们确实预计 Cosmos 和 Polkadot 在未来几年蓬勃发展,因为随着开发人员在堆栈的每一层进行实验并探索不同权衡,Web3 Stack 显然变得更加异构而不是同质。

Layer 2 的价值捕获

一个 layer 2 协议可以捕获价值的唯一方法是,它是否存储某种外部和有价值的状态(external and valuable state )。

为了更好理解这一点,让我们比较几个 layer 2 资产:

  • 0x ($ZRX)
  • Basic Attention Token ($BAT)
  • Augur ($REP)
  • Livepeer ($LPT)

0x 协议,允许任何两方无需信赖地交易数字资产,而无需依赖第三方。

排除 ZRX 持有者的代币余额,从表面上看,0x 合约的资产交换功能似乎不存储任何状态。不管一个交易发生了,还是没有。处理一个交易之后,0x 资产互换合约的状态保持不变。

在实际的资产互换合约之外,0x 协议存储了一些外部状态(关于用户首选项 user preferences 和网络级治理)。这些状态是协议外部的,它们不是有价值的状态,也就是说,所存储的这些状态没有可测量的市场价值。

0x 协议至少有一种方法可以捕获价值:治理。这是关于创建额外协议状态(币持有者投票)的明确决定( This is an explicit decision to create extra-protocol state (coin holder votes ))。随着其他人在核心 0x 协议之上构建更高层协议和应用,治理变得更加有趣。如果这些外部协议有意义地依赖于 0x 协议,并且经济上有动力看到协议在特定方向上发展(或不发展),那么他们可能会积极地参与治理,或者它们可能会像 DDEX 最近那样分叉开。

虽然这是一个有趣的假设,但治理是否具有根本价值,还有待观察。至少在理论基础上,它可以,尽管我们持怀疑态度。

BAT 是实际上一种无状态协议。除了 BAT 所有者的帐户余额之外,其核心协议本身不存储有关网络的任何状态。 BAT 是一种专有的支付货币,如果不进行重新设计,BAT 最终将受到速率问题的影响。

尽管 BAT 协议在以太坊网络中实际上是无状态的,但它在以太坊网络之外并非无状态。也就是说,拥有超过 500 万月活跃用户的 Brave 浏览器只支持 BAT ,Brave 团队在经济上受激励,不去改变这一点,因为他们拥有大量 BAT 。随着 Brave 用户数量的增长,BAT 的外部协议状态( extra-protocol state )也在增长。这种外部协议状态是不可分叉的,因此 BAT 无法被分叉。

Brave 是一个有趣的案例研究。在抽象层面,BAT 不应该捕获任何价值。另一方面,BAT 受益于 Brave 团队的大量外部努力。如果没有在代币机制方面的变化,我们不会预计 BAT 从长远来看会捕获价值,但这种外部协议状态的存在,确实证明了某些价值,至少目前如此。

Augur 存储两种有价值的状态。第一种显而易见:有资本锁定于所有开放市场的 Augur 合约。如果有人要对 Augur 进行分叉,不可能分叉锁定于开放的 Augur 市场的 ETH。

Augur 存储的第二种有价值的状态,其形式有点细微差别,但从长远来看实际上更重要。Augur 既是一个全球性,具有抗审查能力的预测市场,也是一个去中心化的预言机。这些功能齐头并进。

Augur 是一个激进的概念。世界上真还没有这样的东西。这也意味着它未经测试,它可能会失败。每个市场所成功解决的,都是“该系统可行”的另一个证明点。为了支持数十亿美元的交易量,预测市场参与者需要知道该系统将不会崩溃,而了解这一点的唯一方法就是看到每个市场都诚实地解决了。

如果有人要分叉 Augur 并更改代币分配,那么市场参与者应该质疑分叉的动机。REP 的全部意义在于它是由理性的市场参与者所估值的,这些参与者想要诚实地报告链下事件。如果有人分叉 REP ,并更改代币分发,人们应该反向思考,并假设分叉它的人/团队/公司有恶意。

此外,Augur 的历史为 Augur 协议的未来准确性提供了可信度。也就是说,许多市场参与者不会在拥有如此激进的争议解决系统的平台上冒险投资,直到他们看到它在实践中发挥作用。这是有价值的状态,无法被分叉,为 REP 创建了更多的防御性和价值捕获。

Livepeer,驱动一个视频 transcoders 网络的 一个 layer 2 work token

Livepeer 是一个网络,支持实时流视频的分布式转码( distributed transcoding )。为了获得在 Livepeer 网络中执行工作的权利,transcoders 必须购买并 stake LPT。作为交换,streamers 向 transcoders 支付 ETH 或稳定币如 DAI / USDC 等 。因此,LPT 可以使用贴现现金流量(discounted cash flow, DCF)模型,作为现金流的函数进行估值。

与所有 layer 2 work token 网络一样,Livepeer 要求所有 workers 通过 staking LPT 在链上注册表中注册自己。在 Livepeer 网络上,对服务的需求越多,LPT 持有者的收入就越多, LPT 的合理价格就越高。对 Livepeer 的转码服务的需求越多,就会有更多诚实的 transcoders 竞争这一需求,从而使整个网络更加安全。如果有人要分叉 Livepeer 并创建自己的代币,那么该代币将只值 LPT 的一小部分,因为 fork 不会带来相同的参与者社区——需求方(流媒体)和供应方( transcoders )。

layer 2 work token 的目的是保护网络免受恶意行为者的攻击。与 layer 1 网络的情况一样,存在自然的网络效应。如果用户能够以相同成本使用拥有更大安全性的更大网络,那么为什么用户还会希望使用安全性较低的分叉网络?( Livepeer 协议不对用户征任何税,因此就价格而言,没有机会冲蚀原有网络的底部)

所有 layer 2 work-token 网络 - 如 Keep ,The Graph 和 SKALE - 都受益于这种经济安全网络效应,而不仅仅是 Livepeer 。

最后的想法

鉴于所有驱动加密网络的代码都是开源的,防御性的唯一来源是网络效应。

虽然有很多方法可以为 layer 1 资产引导网络效应,但从长远来看,我们会看到合并,因为链之间的价格波动最终具有价值破坏性( in the long run, we will see consolidation as price volatility between chains is ultimately value-destructive. Layer 2 assets )。另一方面,Layer 2 资产不需要自我抵御 51% 攻击。相反,它们通过它们所包含的状态的价值来构建网络效应。

Hat tip to Jesse Walden and Denis Nazarov for conversations that inspired this post.

Disclaimer: Multicoin Capital may hold some of the assets discussed in this post.

原文:https://multicoin.capital/2019/03/14/on-value-capture-at-layers-1-and-2/
作者:KYLE SAMANI
编译:东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