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币 1.0 与代币 2.0,以及区块链的基本创新点


如果我们今天所见的几乎所有代币项目相关,都只是第一代创新的一部分,相比第二代创新所可能带来的,其成果几乎可忽略,会怎么样呢?

这不是一个太远离现实的场景。

事实是,许多 ICO 项目已经失去了代币功能的含义(meaning of the token function,),代币只是作为了众筹活动的胡萝卜。

Web 1.0 与 Web 2.0 类比

当互联网在1993年问世,我们正进入其应用开发的第一阶段,我们当时当然没有看到,也没有能够实现我们今天所受益的一切。这部分是由于早期的技术限制,部分是由于自然发展演变要求,由基础到基于经验和学习的高级用途需要过程。本质上,你不能从地面直接直线上升到顶部,而是要通过一系列逐渐攀升,从一个层次到另一个层次。

当新事物出现时,在发明出我们所不知道的新方式前,我们通常会试图模仿旧方式。对于互联网而言,互联网的原生使用方式是双向渠道「two-way channels」,用户在其中生产作品(而不是Web 1.0时代的广播渠道「broadcast channels」)。因此,直到 2002 - 2005 年,大多数企业家才了解到这一点,才然后开发利用这一特点的应用。

随着许多代币项目,看起来我们正在复制我们已经看到的东西,而不是发明我们还没有觉察的东西。可悲的是,对于一些代币项目,他们更多关于代币,更少关于区块链,更多关于货币,更少关于代表效用工作的代币。区块链功能(functionality)与代币能力(capability)之间的有机关系较少,关于这些关联的夸张声明,比实质可展示的能力要多。

如果你听说一个项目将“在区块链上做X”,并且看起来像另一个创业项目正在做的事情,那么你需要询问其与区块链能力(capabilities)相关的代币角色是什么。你需要问:如果没有这代币,会发生什么?你为什么需要区块链?该区块链可使能什么之前不可能之事?代币本身不是创新之处,我们趋向忘记这一点。

许多代币项目都提出使用区块链的货币特征作为关键因素,但在区块链功能的宏伟蓝图中,这是一个非常有限的用例。内部加密货币是好的,但很多项目只是瞄准价值转移效率。提高效率是有用的,但魔法在哪里?

通过ERC20标准,ICO 的新颖在于多货币创建,仅仅是这一点。但是,在实现更多的创造性用途方面,我们做得还不太好。

区块链的基本创新点

让我们重温一下区块链的基本创新点。比特币给了我们原生挖矿,基本就是将计算机连接起来,以启动一种区块链,它给了我们这样一种区块链,来奖励工作和工人。以太坊 ICO 的创新之处在于,它推广了这样一种概念,在区块链上对商业金融逻辑(智能合约)的运行进行支付,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通用软件开发框架,用于创建去中心化应用。

现在,我觉得我们处于代币 1.0 底部,我们正在“作代币”,对区块链能力(capabilities)进行不严谨的解释。

代币 1.0 不仅吸引了错误类型的项目,还吸引了一些错误类型的人,他们看到了可从旋转货币中获取机会主义收益,从众筹中筹集资金,承诺月球,几乎不会被追究责任。

我们必须要问区块链的作用是什么,有时候,区块链的作用并不那么明显。

比特币和以太坊处于起步阶段时,他们的成功并没有得到保证,充满不确定性。但这是关于“伟大创新如何发生”的本质。这正是事情不是那么明显的时候,之后他们才得到了最有趣的东西。

我们怎样才能摆脱这种目前常态?

首先,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和应用区块链的基本创新点。然后我们需要严格评估代币功能(functionality),而不要过度设计代币能力(capabilities)。

请记住,代币功能是一个仍待市场证明的假设。

那么,什么是必须体现于一个代币用例的基本和根本创新点。

一方面,在一个给定交易或交互的成功完成过程中,对不再需要的对手方(counterparty)(或中介)的移除或灭绝。例如,区块链对于自动执行某些行为,条件,逻辑或其他任何“状态”所带来的结果,都非常有用。

其次,使用这个代币作为对所提供某种工作的回报,无论是计算工作还是人工工作。这也叫做激励,但这个词已被误用为,为引诱用户尝试而使用的一种胡萝卜,这与真正的工作奖励不一样。区块链可以是一种很好的奖励引擎,用以自动分配代币给那些做相关工作的人或物,如比特币,以太坊和 Steemit 就是这样运作的。

第三,区块链可以帮助我们以特定流程或组织结构进行去中心化,无论是架构,政治,逻辑还是技术层面。但是,为了去中心化而去中心化不是目标,去中心化必须带来一些特性,如安全性提高,决策更好,合作利益共享,网络弹性方面的容错性(fault-tolerance in network resiliency),或其他可以对非去中心化方式带来明显改善的特点。

最后,区块链拥有去中心化组织治理方面的前景,这个主题作为某种涅槃式的终端状态(nirvana end-state),继续在区块链环形中渗透。去中心化治理是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具有不同程度的可行性,但只能逐步实现,不能一蹴而就。1.0 模型很可能不足或失败,尤其是如果他们试图在社区中空投类 DAO 信念。去中心化自治是我们需要逐步实现的功能,对于实施它,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

我最近开始使用“原生 vs. 嫁接(Grafted)”来对代币角色进行简单分类。如果代币是区块链,应用或协议原生的,则意味着如果没有这个代币,该区块链,去中心化协议或应用则无法运行。相反,之后才进行嫁接的功能比较棘手,不仅得到的产物可能是或可能不是创新或有用的,而且成功的几率肯定会降低,因为当用户在游戏中无法拥有“区块链皮肤”时,获得可持续的用户参与将更困难。

例如,Rarepepe 项目就是一个很好的真正原生区块链应用例子:在 Rarepepe 中,资产只能在区块链上发行,且被链接到特定代币;Rarepepe 代币供应有限,创造了稀缺性;Rarepepe 藏品不能被伪造或复制,但可点对点转让;真实性(authenticity)由可信方(Rarepepe 科学家)进行检查,可信方功能类似可信去中心化节点。

我们需要挑战自我,去创建代币 2.0 项目。代币 2.0 的达成,将部分通过返回来实现,更有创意地应用区块链的基本特征,部分通过消除目前正在污染环境的平庸的代币 1.0 项目。

我们需要把区块链放回方程(equation)中,而不是把代币放入(We need to put the blockchain back into the equation, and not the token)。

如果代币是螺旋推进器,它的影响必须是像火箭一样。要确保它看起来不是像一套划船桨。

感谢 Vitalik Buterin 给予的灵感(我们在ETHWaterloo的小组讨论)以及Fred Wilson对Web 1.0 / 2.0类比进行的审查和建议。

原文:http://startupmanagement.org/2017/11/11/on-tokens-1-0-vs-tokens-2-0-and-fundamental-blockchain-innovations/
作者:William Mougayar
编译:米法 @ 币未来 biweil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