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ICO“泡沫”的问答


我发现了 Kenny Rowe 写的名为“ICO泡沫问题”的文档。以下是我的回答:

我们现在看到的 ICO 和1990年代后期看到的“ buy anything.com”一样吗?

我的回答是:不一样,甚至没有什么接近之处。

最基础的问题:区块链和web3,可能像web一样,是一个革命性技术吗?

如果不是,我们已经处在泡沫中很长时间了。

如果是,区块链与所有技术拥有相似发展路线并最终产生泡沫才是有意义的。

然而,我们甚至离泡沫还很远。ICO中,除了Gnosis一家接近10亿美元市值外,我们与1990年代那些高得离谱的估值还差很远。那时,很多公司的单位经济效益是负的,并且没有任何扭亏为盈的途径。

网景(Netscape)在公开市场第一天价值45亿美元(考虑到通货膨胀而调整后的数字)。代币销售是 IPO 的完美类比,但是就算是 Gnosis 在与这类估值的对比中也微不足道。

这是一个反馈循环吗?ICO越多,ETH升值越快,然后冲洗,重来。

代币销售中筹集的ETH,会趋向给ETH的价格带来下行压力,因为项目方会售卖以太币。这正好抵消了代币销售前,新进入以太坊生态系统的法币,以及项目宣传吸引新人进入以太坊,所给ETH带来的上行托力。

比如,TokenCard。筹集来的币,无论是现在卖掉,或是等到需要支付费用的时候再卖掉,它都给价格带来了负面压力。把这点与挖矿奖励带来的价格下行压力结合起来看。

结合挖矿奖励和代币销售对价格的总体下行压力,我们可以看到每日约500万美元的ETH价格下行压力。

但从长远来看,如果具有吸引力的估值吸引了企业家在以太坊上开发更多应用,它最后可能是个积极的反馈循环。

我们看到的数字真有那么大吗?

不。Cosmos筹集了不到2000万美元,对于一个可能成为新版互联网的(区块)链际通信层(interblockchain communication layer)的项目,不到2000万美元,听起来是微不足道的。

大部分ICO 进行得很快,更有利于一小部分“鲸鱼”。大部分事情都是这样的(帕累托分布),我们还能期待有所不同吗?

在这个领域,设定基本上限的代币销售是不成熟的标志。谁愿意凌晨2点起床,来赌是不是猜到了一个足够高的燃料值,以获得所销售的代币。那太傻了。

我主张,代币销售应该考虑逆荷兰拍卖(reverse Dutch auctions )或按比例设定退款上限。有关示例,可参阅 Branche’s code

“泡沫破裂”是什么样子?

它看起来像,以太坊及/或区块链没法给社会带有意义的变化。

原文:http://www.evanvanness.com/post/160589398371/ico-bubble-qa
作者:Evan Van Ness
译者:Stella Wang
校对 & 编辑:米法 @币未来 biweil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