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协议


2016年,Joel Monegro 写了一篇名为“肥协议”的博文。在他博文中,他认为之前的互联网堆栈,大部分财富被应用层(Facebook,Amazon等)所捕获,但在区块链堆栈,将会看到协议层(以太坊,比特币等)捕获大部分财富。

我相信 Joel 的观点是正确的,聚合协议将从应用层捕获大量价值。在区块链技术栈中,应用层主要为用户执行 UI 角色,而各种协议处理大部分底层功能,从而捕获大部分价值。

然而,我想提出,尽管这些协议总体上将继续捕获大部分价值,但由于分叉和竞争激烈的市场力量的综合影响,单个协议(individual protocols)实际上将变得非常瘦,且趋向捕获价值最小化( tend towards capturing minimal value)。

总是分叉

区块链协议非常独特在于,它们可以被分叉。这意味着,如果你不喜欢一个协议的运行规则,你可以复制它并创建自己的迭代。这样就可以很容易地创建一个协议来刚好满足你的需求,或仅创建一个相同协议来避免对原协议的有问题更新。没有人需要依赖别人创建的通用解决方案。典型例子如 Bitcoin Cash 和 Ethereum Classic。

然后,分叉允许创建大量竞争性协议。这很棒,这不仅为了创新,协议的许多稍微差异化序列在并行测试,也最大限度提高效率。除了分叉,开发人员当然也可以通过改良技术或更好的经济机制,来构建竞争性协议。

每个开发人员构建区块链技术,其背后激励在于,为正在建立的应用提供最好的工具,并以尽可能低的成本提供服务,因为如果他们不做,其他人将会进行分叉,或构建竞争性协议。长期而言,通用协议(广泛用途)不可能为每一个用例都能提供尽可能最好的技术和激励机制,因此竞争是受到激励的。

因此,如果一个协议是“肥”的,捕获不成比例的价值量,可能也是到了分叉或产生竞争性协议的成熟时机,其中新产生的并行协议将以更有效的方式专门提供一部分功能。这样,我相信“肥”实际上是低效和/或其他一些优势的表现。

伟大的变瘦

目前,我们正处于仍有规模边际效益的时期。最简单的例子是比特币,这显然是支付用途中,最受广泛接受的加密货币。以太坊目前也受益于规模,ERC-20 代币标准使得钱包提供商能够轻松地支持任何新推出的代币,也使新项目筹集资金更容易。

这个行业的总市值仍然很小,被感知到的大机会主要集中在底层网络,你可以在这个底层网络上再建立网络。通过如 Polkadot(链际传输)、0x(去中心化交易)和ZeppelinOS(操作系统&协议市场)等解决方案,跨链互操作性将得到改善,规模边际效益将降低。同时,这个行业也正在增长,所以在更多利基领域,机会也在增长。现在,一个高度专业化协议可能看起来像一个5000万美元的机会,但在未来,如果整个行业的总市值达到现在的10倍,同样的机会将价值5亿美元。

随着这些力量推动行业朝着更专业化方向发展,而且分叉几乎允许无限竞争,更少了传统技术行业的反竞争信息和数据优势,似乎协议只能变得更瘦。

最后,我认为区块链技术堆栈实际上会更像这样:

“堆栈”这个词可能会稍微误导,因为这些协议不一定是彼此的“顶部”,但可以是。

我在这里使用“堆栈”一词略有不同于平常。普通堆栈是指传统应用中的技术层:后端,中间层和前端。这里指的是应用可能希望利用的各种功能,如治理,文件存储,处理能力(processing power)等。所有这些功能协议也可以互换(interchangeable):

从不同角度来看待这些市场力量:在传统经济中,规模的边际效益似乎相当有弹性。由于分叉概念不存在,透明度不高,一旦公司达到一定规模,有效竞争将变得非常困难。

在传统经济中,规模边际效益与可感知市场机会(或市值)的关系图可能如下:

在代币经济中,图形看起来完全不同,主要是由于本文前面所述的特征:

  • 易于分叉
  • 一旦可感知机会足够大,就有竞争激励
  • 协议互操作性(interoperability)和互换性(interchangeability)的提升

如果这篇文章的假设成立,那么在代币经济中,规模边际效益与可感知市场机会(或市值)的关系图可能是这样的:

平衡

当然,专业化的回报也在减少,正如规模化效益。例如,一个协议有多个开发人员通常是有好处的。另一方面,没有太多开发人员工作于同一个协议,也有好处。

从代码审查角度,有大量开发人员审计协议代码的安全漏洞,无疑是一个优势。在这里,规模化不一定有任何不利,但从安全角度,较小规模的简单代码库可能是可接受的。

我们还可以看一下网络用户或应用。一个网络拥有多个用户/应用,肯定是好的。另一方面,许多用户/应用表明它是一种“肥”协议,可能意味着该协议具有大市值,从而激励人们进行竞争,通过分叉或创建专门网络,只要三个主要特征有效存在( 易于分叉,大量可感知机会 & 协议的互操作性)。

然后,我提出一个均衡,市场总是趋向于但永远无法达到的是......以下哪项是正确的:

  • 更大或更小的规模,没有边际效益(There are no marginal benefits to greater or smaller scale)
  • 没有足够的可感知机会激励额外的专业化(There are no perceived opportunities large enough to incentivise additional specialisation)
  • 有足够的协议序列多样性,导致没有分叉激励

假设我提出的一切都是对的,最大赢家实际上是终端用户。更便宜,更专业化的协议和几乎完全竞争,都有利于终端用户...

原文:https://blog.zeppelin.solutions/thin-protocols-cc872258379f
作者:Teemu Paivinen
编译:Altynai热爱
校对 & 编辑:米法 @ 币未来 biwielai.com